年產2500萬噸砂石骨料 雄安調蓄庫骨料系統全面投產
12月31日,水電八局承建的河北南水北調雄安調蓄庫棄渣綜合利用工程骨料加工系統全面投產運行。
從雄安新區容城縣出發向西行駛50多公里,至逶迤的太行山腳下保定市徐水區義聯莊鄉東莊村。這里是雄安調蓄庫及棄渣綜合利用工程項目施工現場,運輸車輛穿梭如織。
南水北調中線雄安調蓄庫及棄渣綜合利用工程建設現場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供圖
這座位于太行山腳下、南水北調中線干渠北部的雄安調蓄庫,是南水北調中線整條線路上目前唯一的調蓄庫。調蓄庫項目建成后,配合正在謀劃實施的雄安干渠,可以滿足未來雄安新區正常穩定供水要求,保障新區應急供水安全,為雄安新區提供穩定的供水保障。
環保示范區,雄安“骨料倉”
在雄安調蓄庫建設現場,一座造型酷似火箭推進器的白色鋼結構建筑分外惹眼。這白色鋼結構建筑,便是砂石骨料生產車間。
骨料加工系統作為雄安調蓄庫棄渣綜合利用項目的軸心,可將調蓄庫下庫開挖棄料中的可用料加工成不同粒徑的建筑骨料產品,為新區建設提供優質砂石原料,全力保障新區建設需要。
來自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的魏清,是雄安調蓄庫棄渣綜合利用工程的項目經理。他告訴記者,雄安調蓄庫位于山區,在調蓄庫項目建設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棄土石方,僅是雄安調蓄庫下庫的開挖,預計就會產生棄渣約4億噸。為了將棄渣資源利用好,棄渣綜合利用工程應運而生,棄渣資源大部分被加工成建筑骨料產品,運往雄安新區,供新區各項目建設使用。
“根據初步測算,調蓄庫建設過程中產生的這些棄渣如果生產成為砂石骨料,預計每年能生產2500萬噸砂石骨料,可滿足新區10-15年建筑骨料需求,同時幫助破解礦山修復難題。”魏清介紹,2020年8月底,第一條生產線已開始試運行,11月中旬正式向雄安新區容西混凝土攪拌站供應砂石骨料。2020年年底前,8條砂石骨料生產線已全部投入運行。生產砂石骨料,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做好環保。雄安調蓄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無塵、無廢、無污染是我們堅持的設計標準,不論是砂石加工系統還是全封閉的花園式廠房,都是按照國內最頂尖的標準來建造運營的。”魏清說,2020年10月31日,他們啟動了現場第一次爆破開挖,當時就采用了帶有自動粉塵收集系統的鉆機造孔,并利用數字化微差擠壓爆破技術和礦山多功能抑塵車進行爆破降塵作業,實現爆破零污染。
“骨料生產我們采用圓錐+立軸沖擊式破碎機聯合制砂工藝,高品質粗骨料采用水洗工藝,高品質砂采用棒磨機整形制砂工藝,骨料生產產生的廢水進入水處理系統,處理后回收利用,實現廢水零排放,整個系統采取全封閉措施,同時配有高效除塵器,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標準。”魏清告訴記者,雄安調蓄庫砂石骨料的生產全過程都貫穿著節能環保的理念,從調蓄庫下庫開挖的降塵處理,到全封閉的骨料加工系統實現粉塵全收集,再到專屬的運輸通道,實現了環保措施全覆蓋。
此外,計劃于2021年修建的長膠運輸系統(含中轉料倉),長約4.5公里,從骨料加工系統西側沿地勢架空而成,下穿一段長約270米隧洞,直至中轉料倉,由7條膠帶機及14個出料倉組成,可以保障砂石骨料從容易線建材通道運輸至新區。相比于修建公路的方案,這一方案可以節省近十億元的建設運維資金,環保又節能。